二零二零年四月十六日





第三阶段限行令的第二天。

如果确诊病例数据无法正确反映出疫情的严重性,那我们该如何了解疫情的进展呢?

很抱歉,专家也可能没有答案。所以直到今天,全球的疫情追踪指数也还是围绕着确诊病例数据和死亡人数。

但很庆幸的是,马来西亚在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就马上祭出限行令,虽然不能说切断全部感染链,但是至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把疫情的扩散速度和范围降到最低。

想象一下,一个被感染但是还没有被确诊(检验)的工作人士在办公室内将会接触多少人,然后感染多少人。出席内部会议和跨部门会议,和邻座的同事还有刚来报到的小鲜肉哈拉讨论等下午餐吃什么,出外见客户,在电梯内或是厕所和另外一个办公室的人邂逅。这些接触了那个被感染人士的人放工后有的去见朋友小酌两杯,有的去见情人卿卿我我,有的在街上溜达逛街试试这件衣服摸摸那个皮包,但是最后没有买。晚上夜了回到家,一桌子家人吃晚餐。饭后倒垃圾的时候刚好看见邻居遛狗又在屋外和他谈上半句钟。这样的一个加减乘除,一天内就感染了好多人。好多人是多少人?就是好~~~

以上不是我构思幻想出来的小说内容。报章也刊登了一些国内感染簇群案例供大家参考。相似案例。

我相信办公室是传染力较弱的例子。如果是在工厂,学校,或是公共设施场所那些人数群聚比较多的地方,传染力应该会更够力。我就留给你们自己去幻想了。

于是,政府祭出限行令:不能上班(但是可以继续工作,虽然很多上班族自己把‘不能上班’注释成不用工作),不能上学(但是可以继续学习,和以上例子同等),限制这个,不能那个。

限行令期间,留意到很多偏离常理的现象。杜律师说这是 Irony link: )。我再给些例子。环保人士引以为傲的 Carpool,在限行令下,连老公载自家的老婆去巴刹买菜都不可以。提倡运动保持身体健康的心脏科医生因为在公园慢跑被捕。

我只能说世事无绝对,而所谓的常理还得视情况而定。

话说回来,如果确诊病例数据无法正确反映出疫情的严重性,那我们该如何了解疫情的进展呢?

世事无绝对,所谓的道理,还是要视情况而定。

确诊病例数据其实也能够准确的反映出疫情的严重性。

什么?那上一篇都是废话吗?

稍安勿躁。

假定,如果我们的感染簇群有限,卫生部和其他执行单位能够循着每位感染者,对他的接触者进行测试,那么确诊人数就能很接近感染人数。

这可能做到吗?历史告诉我们,这不是假定,它就发生在二月十六日之前。

如果那个时候(这才是假定),政府马上祭出限行令,停止输入案例,避免群聚造成遗漏感染者去感染其他人,那么马来西亚的名字很可能就这样进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。

很可惜,这是马后炮。

但是我就是要把这段记下,因为历史教会我们了解前因,看到后果。

希望,不再重蹈覆辙。

如果,我们过了这场疫情还死不去的话。

(图:Malaysiakini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