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零二零年四月一日



限行令又过了一半。

上一回发帖是第一阶段限行令的半场(十四天的一半,也就是第七天)。怎么知道写文到一半,首相宣布限行令延长多十四天(也就是变成了二十八天)。

所以这次特地等到过了二十八天的一半(第十五天)才来发文。

好了,回到今天的主题。限行令又过了一半,半场,第十五天。

感觉上,好像回到了十几年前求学时期,放暑假的生活:在家,自在。虽然手头上还是有工作需要完成,但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‘链’已被切断(这也是限行令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,减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),所以工作的节奏已变得不再紧迫。就好像放暑假那样,依旧有假期作业需要完成,但是老师不会天天催你做这个,交那个,背这页,改那页。

放暑假就该做放暑假的事,才会有放暑假的 feel

那就是,看戏。而且是要挖出之前看过的戏来看。

《破风》




这部电影讲的是自行车比赛的故事。喜欢这部电影,有好多原因。

这是一部青春励志电影。都跟你说了,暑假是十多年前的事了。青春不再,唯有窝在青春电影里,方能寻回当年的青春。当然,帅气和漂亮的男女主角也是重看不腻的原因。

我个人是比较喜欢有技术含量的电影。单单要了解这部电影的片名《破风》,就已足够打发我整个下午的时间。从电影里不只可以窥探自行车比赛的种种经过(比如说训练,组队,参赛,比赛级别,规则等等),还能实际了解到破风的科学原理。有人说这是一部纪录片,记录自行车比赛的故事。但是别担心,这部电影完全没有纪录片的沉闷。

通常自行车车手都会组团,由几名车手组成一支队伍参加比赛。车队里有分主将和副将。主将的责任是赢比赛,抢排名。通常担任主将的人选拥有很强的体能爆发力,但是耐力就相对逊色。所以主将也称之为冲刺手(冲线手)。顾名思义,这类型的车手在比赛当中适合在短时间内大输出,是短程夺冠的健将,就好像一百米赛跑那样,爆发力很强,可以在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。但是,要这类的车手去跑长程,就会要他的命了。所以副将的责任就是辅助主将赢得比赛。副将有很多责任,有些副将负责保护主将免受其他车队车手的干扰,有些副将专门送水补给,还有一种副将我们称之为破风手,当然他的任务就是 ‘破风’。

在自行车高速骑行下,自行车车手会面对很大的空气阻力。所以破风手通常会骑在车队的最前面,帮忙挡风,为后面跟来的队友制造一个涡流,形成一个真空区。真空区里空气对自行车的阻力将相对减低。队友和冲刺手往往会跟骑在破风手的后面(这块真空区),减少阻力,保存体力,为最后的冲线做准备。这样一直骑到接近终点的时候,破风手会让路,让冲刺手爆发性的冲线。因为破风会消耗很多的体力,所以一场长途比赛下来,可能需要几位破风手来交替轮流骑在前面挡风。其原理就好像排出“人‘字形的雁飞。每年野雁都会往南飞数千里避冬。这些野雁组成人字鸟队,利用前面野雁振翅所形成的气流,为后面的野雁挡风节省体力。当前面的野雁累了,就有其他野雁顶替领飞。

除了简单的原理运作,电影里也参杂了更深的战术,比如说冲刺手有时也会伪装成破风手,掩饰自己在车队的身份。而某些破风手也具备冲刺手的条件,可以在原任冲刺手发生意外后补上。

所以,冲刺手和破风手需要高度配合,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才可能夺冠。所谓的团队优势,就是说每个人的能力都不一样,优缺点也不一样,所以需要每个队友根据自身的能力各司其事,那么团队的优点才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
然而有了团队优势还不够。更重要的是团队精神。上台领奖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冲刺手。破风,往往是台下拍手干杯的那位。所以,这电影也透过故事线带出默默付出,甘愿牺牲小我,成全大我这种团队精神的重要性。电影精心安排团队成员冲突和凸显团队精神的桥段,无疑为观众上了一堂宝贵的课。

认识自己,利用团队精神才能超越自我 是这部电影给观众的最佳礼物。

总结,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,这都是一部好电影。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,男主角都很帅 哈哈

电影分享链接:

这里从网上抓来一张更贴切的破风图:1985年,一辆自行车跟在一辆改装的 Vesco 赛车(号称地上跑的火箭)后面,目的就是要利用破风的原理,突破自行车骑行的速度。
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